委員會的候補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在條例上是指有優先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權力,也就是說如果政治局委員在任期內喪失了職務(死亡,辭職,被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可以按循序替補,如果換屆,政治局候補委員也能比其他普通的中央委員會委員更先一步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常稱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或中央候補委員。
根據黨章規定,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必須有5年以上的黨齡。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名額,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央委員會委員出缺,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遞補。
與中央委員一樣,中央候補委員本身也沒有政治級別。擔任中央候補委員者的政治級別來自他所擔任的實際黨政職務。在實際操作中,中央候補委員多為正廳級以上官員擔任,且其中多為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或各省區的副職黨政領導和重要地級城市的主要領導。

候補委員的級別和待遇: 像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省長基本都是中央委員,還有各部部長、各委主任、各總局局長、審計署長、行長、都是中央委員,國務院組成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都是中央委員,也有各研院所負責人,軍隊領導,也都是中央委員,擔任中央委員的人之中官最大應該就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在人大副委員長中除了王兆國是政治局委員,還有各民主黨派主席外的副委員長都是中央委員,像司馬義鐵力瓦爾地副委員長就是中央委員,還有烏云其木格、華建敏、陳至立。權力最大的中央委員應該就是國務委員,像戴秉國(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馬凱(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梁光烈(國務委員、軍委委員、國防部長)孟建柱(國務委員、政法委副書記、公安部長),總之入了中央委員會就基本代表了你的職位很高,最低也是正廳級。
候補委員多是一些不在機關部門任職的官員,像楊利偉(中國航院所長)就是候補中央委員,級別有高有低,不確定。
十七屆候補委員名單: (167名,按得票多少為序排列;2007年10月21日中共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2]
王新憲(第三次全體會議決定遞補)[3] 焉榮竹(第五次全體會議決定遞補) 王學軍 王建平 劉石泉 杜宇新 符躍蘭(女,黎族) 馬飚(壯族) 王光亞 旦科(藏族) 朱小丹 全哲洙(朝鮮族) 李玉妹(女) 張連珍(女) 林左鳴 羅正富(彝族) 羅志軍 鄭立中 趙憲庚 袁榮祥 黃建國 申維辰 任亞平 劉慧(女,回族) 劉振起 孫建國 李希 李買富 楊剛 楊松 余遠輝(瑤族) 余欣榮 張成寅 張國清 張裔炯 陳存根 陳敏爾 努爾·白克力(維吾爾族) 林軍 駱惠寧 黃康生(布依族) 魏鳳和 于革勝 王偉光 艾虎生 朱發忠 劉學普(土家族) 劉振來(回族) 孫金龍 蘇士亮 李長印 岳福洪 金振吉(朝鮮族) 秦銀河 徐一天 薛延忠 王憲魁 巴音朝魯(蒙古族) 葉冬松 史蓮喜(女) 劉曉凱(苗族) 吳定富 張耕 張基堯 陳寶生 苗圩 林明月(女) 趙愛明(女) 胡澤君(女) 胡振民 咸輝(女,回族) 袁家軍 息中朝 徐樂江 徐粉林 黃興國 諶貽琴(女,白族) 王玉普 王國生(江蘇) 尤權 李金城 肖鋼 肖亞慶 何立峰 張仕波 張曉剛 金壯龍 胡曉煉(女) 白春禮(滿族) 多吉(藏族) 劉偉 劉偉平 劉粵軍 江澤林 李克(壯族) 李安東 冷溶 陳潤兒 鹿心社 謝和平 王儒林 石大華 葉小文 吉林 蘇樹林 李康(女,壯族) 李崇禧 楊利偉 楊煥寧 張軒(女) 陳政高 武吉海(苗族) 項俊波 舒曉琴(女) 詹文龍 潘云鶴 刀林蔭(女,傣族) 王榮 湯濤 李紀恒 宋愛榮(女) 張杰 陳左寧(女) 竺延風 駱琳 鐵凝(女) 褚益民 蔡英挺 邢元敏 李鴻忠 陳川平 梅克保 曹清 焦煥成 雷春美(女,畬族) 翟虎渠 丁一平 閔維方 郭樹清 王俠(女) 陳元 陳德銘 姜建清 郭聲琨 董萬才 蔡振華 王明方 沈素琍(女) 張岱梨(女) 陳全國 烏蘭(女,蒙古族) 付志方 夏寶龍 王安順 吳顯國 張瑞敏 趙勇 栗戰書 車俊 蔣潔敏 王曉初 劉玉浦 王三運 殷一璀(女) 樓繼偉 劉振亞 賈廷安